紅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68章 曼古夕戰法,立漢,紅落,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壽張縣位於良山的的東側,土地肥沃,良田百里。
再向南去就是百里大野澤,又名鉅野澤!
黃巾賊連綿百里下營,看樣是要經營此地了。”
壽張縣東的一處山丘上,不知何時出現了八百精騎,正居高臨下,觀察著戰場。
為首一人,面容俊朗,身形矯健,狼腰虎背,目含精光。
再細細看去,劍眉斜插,星眼清亮,懸膽鼻,水滴唇。
細節處雖不夠俊秀,卻更顯英氣逼人。
再搭配一身亮銀色的魚鱗鎧甲,手拿長矛,斜背長弓,胯下駿馬,當真不負袁氏麒麟子之稱。
而在他左側的,則是一名年過三十的文雅男子。
雖也是一身鎧甲,但面容中文氣斐然,顯然主業還是讀書和謀略。
右側一名體形魁梧的年輕漢子正在大聲的介紹著。
此人乃是于禁的族外甥,也姓袁,叫袁衛。
祖上是前漢初的陽夏袁政,和汝南袁氏屬於同源。
王莽年間天下大亂,這一支遷徙到了泰山巨平。
一路上餓死或者被殺,到了巨平一帶不過剩下三四人。
但就是這三四人,堅強的活了下來。
到了如今百多年的繁衍後,形成了數百人的小家族。
因於家在巨平算是中等家族,故彼此之間多有聯姻。
此次袁譚安排于禁率大軍到谷縣與徐盛匯合,自帶八百親兵到壽張會合太史慈。
于禁便以熟悉地形及道路為由,把族中外甥袁衛以嚮導的名義介紹給了袁譚。
一同過去的還有四名壯漢,都是于禁在族人中精挑細選的忠勇之輩。
對於于禁的好意,袁譚自然不會拒絕。
這也是一些家族常用的手法。
上位者同樣喜歡使用,把麾下一些家族的少年郎,召為親信。
一如朝廷之羽林郎。
袁譚一路上隨意的詢問和觀察,隻言片語中,便發現于禁頗多功利。
原來因為袁家在巨平是小家族,所以並不被於家重視。
袁家娶的也是於家偏遠的族女。
袁衛雖粗有文武,但根本無人重視,于禁在鮑信麾下數年也未招攬。
但到了于禁投奔了袁譚後,隨即立馬就招來了袁衛。
而且每日帶在身邊,雖沒有提拔重用,卻是傾心培養教導。
同時族中也開始大力扶持袁家。
做了這些只是準備工作,直到時機成熟,便以嚮導為由,把袁衛推薦為袁譚的護衛。
既是嚮導需要,又和袁譚有同源之情誼。
袁衛只要忠心不犯錯,定然會隨著袁譚水漲船高。
接著,自然會對於家投桃報李。
這點小心思袁譚並不在意,世道本就如此。
所謂天下熙熙皆為利來,人若是沒有功利和進取之心,那和鹹魚有什麼區別。
“太史子義還沒有來麼?”
袁譚看向一邊詢問。
早有一名親兵上前彙報道,“距此不過二十里,正在趕來!”
袁譚的目光又轉向正在鏖戰的鮑信軍,觀察一番道:“那就等等,鮑信的這支騎兵還算悍勇,再堅持個半個時辰也無礙!”
在他的眼中,黃巾賊雖人多勢眾,但大多數都是布甲,竹片甲扎也是少數,至於鐵片的甲扎就更少了。
成套的魚鱗鎧甲,只有那些黃巾賊首及身邊親兵才有。
強弓硬弩更是沒有,只有數百餘人揹著普通的弓箭。
至於袁譚麾下的八百人,由精挑細選的親兵和長安城出來的正規騎兵組成。
清一色的鎧甲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