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60章 中郎將李肅,立漢,紅落,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自長安沿渭水、黃河,經司隸校尉部、兗州。

可以直抵平原國的高唐,路途約有兩千裡。

河水充沛,順流之下船隻的速度本就很快。

若是順風,一日甚至可下四百多里。

袁譚等人自離開長安,第二日午後。

便已經鄭縣、華陰縣、湖縣、弘農等地,抵達了陝縣附近。

此刻站在樓船之上,只見一隊人馬潰散而來,看旗幟是中郎將李。

後方烏壓壓的一片西涼兵在瘋狂追殺。

“傳令靠岸,擂鼓放箭,支援咱們大漢的中郎將!”

袁譚揮了揮手,下令道。

一旁的管承急忙傳令,身後的傳令兵開始揮舞旗幟。

接著,戰鼓之聲隆隆而起。

一時之間,樓船、舳艫、艨艟等紛紛搖擺,列成一條長線靠岸,旌旗蔽天。

喊殺之聲,震耳欲聾。

一千水軍取出之前藏好的弓箭,對著後方追擊的西涼兵撒下箭雨。

數百原幷州騎兵原本也算善射,但舟船搖晃下,能站穩身子的已是佼佼者,更別提放箭了。

“叮叮叮!”

西涼兵主將見樓船沿著黃河,茫茫看不到頭,一時不知來了多少援兵,當即鳴金撤退。

眼見西涼兵如潮水一般退去,一側的管承疑惑的問道:“公子,咱們為何要救朝廷兵馬?”

管承雖是大族出身,但屬於偏遠支脈,所以舉家遷徙到東萊郡,以捕魚為生。

太平道之亂起後,為了自保,很多漁民嘯聚到了一起。

大族出身的管承,因識字,且讀過書有見識,漸漸有了威望,後被推為首領。

後因幫助很多青州人遷徙到遼東,漸漸坐大。

最終聚集三千餘戶民眾,有海賊三千餘人。

在亂世中,如何妥善管理三千戶漁民,如何避開官兵的討伐,如何掠奪財物錢糧,並將之運回並儲存......

管承雖有勇武,但更多的能力和手段還是在這些方面。

他本身對漢室已無多少忠誠度,更知道袁譚此來長安所圖為何,自然疑惑袁譚此刻的舉動。

“為何要救?”

袁譚遙遙的看向長安,目光蕭索,神色中帶著深深的崇敬和濃濃的使命感。

最後化為一聲昂揚的話語:“本公子可是天子欽命的青州牧、鎮東將軍、過鄉侯!

遇到朝廷兵馬落敗,西涼叛軍追擊,豈能坐視!”

管承佝僂著腰,聞言頓時一個趔趄,差點摔倒在甲板上。

他原本想著公子肯定別有深意,自己說不定能從中學習到一些高深的手段,所以聽的特別認真。

結果......

管承一時之間不知如何形容此刻的情緒。

詞窮了啊!!

其實公子說的也沒毛病,但結合公子剛從長安掠了那麼多東西來看,總覺得有些怪異。

“嗯?”

袁譚收回看向長安的目光,疑惑的看向差點摔倒的經年老海賊管承。

“風高浪急,這個樓船不穩,某,某不慎,不慎!”

管承嚇了一跳,連忙訕訕的解釋道。

袁譚拍了拍管承的肩膀,道:“為將者,當泰山崩於前而面不改色心不跳,怎麼一點風就站不穩呢!”

“唯,唯!”

管承尷尬的拱著手,心下懊惱在公子面前丟了臉。

他的表情,袁譚盡收眼底。

作為穿越者,袁譚自然不會輕視物流運輸這一塊。

長安之行,管承看似不顯山不露水。

但這樣的大場面,這樣陌生的環境,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的寶貝

三毛

大唐:從神探狄仁傑開始

帥道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