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99章 君在船頭我在船尾,立漢,紅落,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蝗蟲之災,源於其卵,源於愚民迂官不敢捕殺。
若要滅殺蝗蟲之卵,一在秋收之後翻土暴曬。
二在春耕之際,多澆水,以漚其卵。”
青年侃侃而談,顯然對蝗災治理頗有一套。
袁紹聽的微微頷首,道:“今歲乾旱,按你所說,看來是要有蝗災,耿苞,且把此事記住,回冀州後行文到各郡國!
不過,若是沒有蝗災,我可要懲處於你!”
那青年微微一愣,旋即笑道:“今年若無蝗災,定是我手段奏效,乃是大喜之事,袁公何故還要懲處小子?”
耿苞問道:“我們冀州和青州兗州,用了這個法子,那其他州則未必,如此蝗災再來,我等如之奈何?”
青年道:“若蝗災起,則應動員所有力量,進行捕殺。
而不是推諉於失德,放任其啃噬糧食。
具體方法,可以白布捕打,開挖塹壕埋填加火燒!”
“善!”
袁紹扭頭看向邯鄲商:“高唐,平原有君,乃是高唐的幸事,平原的幸事!”
邯鄲商躬身行禮道:“袁公,各郡國縣鄉管理,都有例行條文規章,我們這些相國郡守,不過是按照相應條文辦事。
實在是不敢貪功!
若說功勞,當屬公子。”
袁紹奇道:“那逆子只知領兵打仗,有何功勞?”
青年朗聲道:“此正所謂我農家思想,各司其職也。
公子聚天下各等人才,匯聚經驗,整理成冊,再發於青州,使得人盡皆知。
事物的執行都有其規則, 只要形成制度並保障這個制度即可。
此舉才是真聖明,比那些世事都要關心的碌碌而為,或沽名釣譽的州牧,強太多了。”
“嗯?”
袁紹眼睛眯起,威儀深重。
青年一怔,這才想起來袁紹不但是大將軍,還是驃騎將軍袁譚的阿翁。
當下急忙躬身道:“小子浪言,還望袁公勿怪。”
袁紹和藹的笑道:“足下不必自謙,此論,可活黎庶百萬,我又怎麼會怪你!”
邯鄲商介紹道:“此子姓霍名煦,字伯焱,粗通文武,原是冀州中山國甄氏附庸家族。”
袁紹先是愣住,隨即忍不住罵道:“袁譚這逆子,無論到哪裡,就知道攜裹民眾去青州。
兗州、青州,連我的冀州也不放過。
甄家何時遷徙到了青州!”
邯鄲商陪著笑,道:“公子心念黎庶,有時候是急躁了些。
袁公,此時天色已晚,不若到高唐縣中,歇息一晚。
高唐縣新開挖了一條運河直抵歷城。
咱青州新改良了樓船,明日辰時出發,午時便可到歷城。”
袁紹點點頭,道:“正要看看高唐城如何。”
......
高唐縣,酒宴之後,袁紹等人被安頓到了糜東樓的別院。
“糜東樓?”
邯鄲商小聲道:“袁公,糜東樓也是公子麾下經營的產業。
其內雖不說奢華,但卻極為舒適。
尤其這別院,裡面很多傢俱都是大開腦洞的設計。
公子不願意花費官家金銀,說是官家金銀乃民脂民膏,不能鋪張浪費,且影響不好。
便讓糜家建了別院,供貴賓居住歇息。
袁紹:“......”
在各地興建別院,這是天子的待遇!
這小子想什麼呢?
青州的美酒,是蒸餾過的,他有些微醺。
不過他強大的自控力,還是讓自己謹言慎行。
不過隨行的耿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