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2章 繡衣,立漢,紅落,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歷城縣在濟水之南,過了濟水後,有一條寬大的官道直通高唐縣。
在袁譚把青州的治所設為歷城之後,官道之上一直都是絡繹不絕,各種馬車牛車裝著滿滿的貨物奔向歷城,路的另一側是返回的空車。
長安之行,袁譚原本是打算獨自帶隊前行。
但在郭嘉的一番解釋和論述後,袁譚非常讚賞的認可了郭嘉的方案。
因為郭嘉也早有相關的想法。
司隸是天下的中心,和幷州,冀州、兗州、豫州、荊州、漢中、西涼都有接壤。
袁譚的奸細大業想遍地開花,那就從必須從司隸開始。
這裡人員混雜,方便安插人手。
而且司隸只要一亂,人們肯定四處奔走,更是安插奸細的最好時機。
奸細們可以跟著流民跑到天南海北。
兩人又誠心的向張導請教了一些長安和河內的常識及資訊,討要了信物和書信拜帖。
把張導這個奸細帶到青州,真是好處多多。
最終敲定的前行人員有王越、袁譚、郭嘉、典韋、許定、管亥、管承。
極力想去的阮瑀被袁譚給嚴詞拒絕了。
理由很充分,武力太低,拖人後腿。
於是阮瑀只得無奈的也給蔡邕寫了一封信,並搭配上個人的一些信物等。
還有一封給蔡昭姬的信。
袁譚這才知道蔡文姬不叫蔡文姬,而是叫蔡昭姬。
仔細想想,大機率是後世避司馬昭的諱改成了蔡文姬。
不知道是不是先入為主的原因。
袁譚個人還是覺得蔡文姬好聽點。
蔡昭姬,這名字聽著就有些讓人想歪了……
這麼重要的信件等物,袁譚自然要親自收好,到時候親手交給蔡邕父女。
袁譚如此認真,阮瑀很是感激,也終於徹底放心。
長安之行的最終方案敲定之後,郭嘉和管亥加倍的忙碌過來。
原先的繡衣人員已經明顯不夠了,需要進一步增加。
由於事起倉促,沒有時間培訓,所以更看重人員自身的素質。
也是目前的佈局,僅僅是刺探一般的訊息即可,主要還是先以佈局為主。
即便如此,仍然需要強大的心理素質,一定的武藝,忠心等各方面。
其中許定麾下的十幾名俠客主動請纓,算是緩解了郭嘉的燃眉之急。
經過考察後,郭嘉選中了八人,作為小頭目。
接下來的繡衣人員,選拔更多的集中在貨郎、行商之中。
這類人見識多,眼皮活,口舌伶俐。
郭嘉選擇,多為結婚有子女的,不但賞賜田地宅院,還許諾子女可以識字讀書。
如此來增加這些人的忠誠度。
繡衣人員選拔的同時,還要調配各種物資貨物。
畢竟眾人的幌子是去長安是做生意的,沒有貨物怎麼行?
尤其那些繡衣者,他們可真的是去長安做生意的!
很多人要盤下店鋪,落地經營。
在郭嘉和管亥的精心挑選下,一支兩百人的繡衣商隊逐漸成形。
調配好的各種貨物、物資,也在絡繹不絕的運往高唐縣的渡口。
早得到命令的管承,同樣精挑細選了一千人,部分扮作船伕,部分扮作家丁僕從。
船隻也重新刷了新漆,以防止被有心人認出。
再加上袁譚的三百精銳親兵,此行的隊伍人數赫然達到了一千五百人。
船隊拉著滿滿的貨物,如糧食、阿膠、大蔥等特產及必需品,還有東萊郡那邊新晾的海鹽、鹹魚......
管亥扮作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