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6章 我才是北海相啊,立漢,紅落,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北海國相府,諸葛玄高坐主位。
左手第一位是康王劉膺。
右手第一位是袁譚。
雖然袁譚是他的主公。
但今天的主人公是他。
從表面上來,袁譚只不過是臨郡的太守,來幫他,幫康王掃平黃巾賊的。
北海相諸葛玄!!
看似平靜的他,心中實則已經難抑波濤洶湧。
幾百年,多少代了!
自諸葛豐以後,諸葛家族多少年沒有出過兩千石的大官了。
傳承多年的目標,終於在今日得以實現了麼?
距離這個位置最近的原本是他的兄長諸葛珪。
兄長年紀輕輕就已經做到了泰山郡丞的位置。
他能夠結施貴人劉表,也是兄長的安排。
但令他敬愛的兄長,卻在大有可為的年紀,溘然長逝。
兄長啊!
有生之年,弟一是要照拂好您的子嗣,不讓他們受半點委屈。
二是要報答袁公子對諸葛家的知遇之恩。
畢竟他諸葛玄何德何能,能得袁公子如此的看重。
跋山涉水千里,只為請他出山。
而且一出山就是兩千石的大官。
沒有任何的歷練,出道及巔峰?!
現在想想,諸葛玄都覺得弔詭的好像在夢中。
兄長,是你在冥冥之中,護佑著汝弟麼?
最近幾日,袁譚幾乎每天都抽時間和他長談。
可以說,袁譚和他的思想完全不同。
最起碼在治國上,諸葛玄推崇的是提高個人道德素養,樹立榜樣,以德治國。
袁譚的思想卻是完全的以法治國。
而且袁譚的法,還不是披著儒家等級制度的法,是真正的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的法。
這與刑不上士大夫的思想完全悖逆,很難想象袁譚是士大夫領袖袁紹的兒子。
這是要自斬一刀麼?
在這一點上,他的小侄子諸葛亮,和袁譚反而更加的有共同語言。
有時候,諸葛玄甚至懷疑,袁譚是看上了他的侄子諸葛亮才帶上他。
當然了,這種想法只是一閃而過,就被他自嘲的笑了。
在見到他之前,袁譚怎麼可能認識諸葛亮,又怎麼可能知道一個十幾歲的少年。
畢竟諸葛家不是那種大世家,可以花大力氣去宣揚某個子弟。
袁譚肯定是從本初公那裡知道他諸葛玄的。
雖然兩人道不同,但諸葛玄決定根據袁譚的想法治理北海國。
諸葛玄擔任北海相之後,第一件事情就是人員的安排調動。
為了避免引起較大的騷亂,北海國原有官職人員,大致不變。
諸葛玄僅安插進兩個人,一是北海國的都尉,由郭誕擔任。
二是北海相的主簿,由諸葛瑾擔任,他年紀雖然還未成年,但老成持重,算是少年老熟的典範。
畢竟諸葛珪在189年就死了,那個時候諸葛玄還在劉表處,知道兄長的死訊已是191年了。
中間兩年諸葛家主事的就是諸葛瑾。
一個十五歲的少年,帶著兩個妹妹,兩個弟弟。
鑑於泰山郡的動盪,他果斷的帶領著弟弟妹妹們,扶著父親的靈柩,自泰山郡返回了陽都縣老家。
兩年來,家中的事情安排的妥妥當當,中間沒有出現任何紕漏。
所以他對兩年後諸葛玄千里迢迢的趕來操持剩下的事情,是有點不滿的。
這也是歷史上,諸葛玄帶著諸葛珪一家去投奔劉表,成年的諸葛瑾卻沒去的原因。
這一次,他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