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蘭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7節,胡善圍,暮蘭舟,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崔尚儀是搞禮儀的,長得漂亮,性格溫和,又會說話,不像曹尚宮似的動不動擺出官威,總是噎人。崔尚儀提出的要求,一般人都不會拒絕。

崔尚儀回宮,拿著厚重的禮單去見曹尚宮。

曹尚宮是馬皇后的最親信的人,什麼好東西沒見,瞥了一眼禮單,放到一邊,“無事獻殷勤,說吧,什麼事。”

崔尚儀臉上掛著笑容,“這不下個月皇后娘娘要辦親蠶禮,親蠶壇在東郊,後宮往返不方便,不過那地方離著鐘山的行宮近便,胡司言在那裡養病,所以想向曹尚宮借她一用。”

曹尚宮把禮單往崔尚儀那邊一推,“既然你要用她,給我送禮作甚?辛苦的又不是我。”

崔尚儀把禮單推回去,“她是曹尚宮培養的人才,這是尚宮應得的。”

這下曹尚宮沒有推辭,“你若不嫌她粗笨,儘管去用她。不過醜話說在前頭,胡善圍做事的確乾淨利索,但也很會得罪人,你小心引火燒身。”

胡善圍那有你曹尚宮能得罪人啊!這宮裡的女人,除了皇后,就沒有誰沒被你曹尚宮擠兌過!

崔尚儀心下雖如此想,嘴上卻說道:“有本事的人那個沒點脾氣呢,要把事情做好,得有點威風才行。何況咱們女官奉命行事,只要佔著理,就不怕得罪人,胡司言替我尚儀局辦事,尚儀局就是她的靠山和後臺,儘管放手去做。”

曹尚宮佯做生氣,“你既然那麼喜歡胡善圍,等她辦完親蠶禮回宮,把她要到尚儀局便是。”

崔尚儀連連擺手,“曹尚宮栽培的人才,我豈敢橫刀奪愛。”

男耕女織,是幾千年中原文明的基礎。

每年開春,天子親耕南郊,皇后親蠶北郊,歷朝歷代帝后皆是如此。

洪武帝要帶領著文武百官,太子親王等親自下田,扶著鐵犁耕幾行地。馬皇后則要帶領皇室公主和內外命婦去採桑,喂蠶,以顯示皇室重視農耕和蠶桑。

大明的親蠶臺設在東郊,壇高二尺六寸,四面皆有臺階。東邊有高二尺四寸的採桑臺,臺的左右植有桑樹。

壇邊左右有廂房數間,這裡住著十個負責養蠶的蠶婦,並有後宮專門負責女紅的尚功局兩位女官輪流來這裡督促監督十名蠶婦。

欽天監選擇了吉日,今年定在二月十八。應天府在民間挑選去年德高望重的養蠶高手,稱之為蠶母,送到親蠶壇居住。

工部備好鉤箔、框架等養蠶工具送到親蠶壇。

應天府又將蠶種和鉤筐等工具帶進宮,呈給洪武帝觀看,洪武帝點頭後,將這些東西從西華門捧出來,裝進五彩斑斕的肩與裡,一路還要教坊司的人奏樂,就像嫁新娘子似的,一路吹拉彈唱,圍觀者甚眾,送到親蠶壇的蠶室。

這就是禮儀的教化之用,和皇帝下地農耕一樣,用隆重繁瑣的儀式感,將重視桑蠶的風氣潛移默化的融入百姓的意識裡。畢竟穿衣吃飯,是國家的根本。

一切準備完畢,由應天府選拔出來的蠶母帶著十名蠶婦在蠶室日夜勞作,進行育種,照顧爬出來的蠶寶寶們。

其實程式並不複雜,比後宮大朝會簡單多了。

麻煩在於一個蠶種,一個籮筐都需要工部和應天府配合,把這些東西要齊活了,還要反覆檢查,因為馬皇后會用到這些粗笨的農具,不能出差錯。

胡善圍每天都乘坐一頂四個女轎伕抬的青帷轎子來到親蠶臺,督促進度,嫌棄工部送的框架不結實,穿戴官服官帽,親自去工部調換新的!

工部有史以來首次有女官上門,當然,是在錦衣衛的保護下走進工部的大門。

大明的工部,是個多災多難的部門。和大明兵部尚書吳琳這個來自湖北黃岡聰明油滑又清廉如水的“九頭鳥”不一樣,吳琳是罕見洪武帝沒有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偏執上將的金絲雀

良北桑

東隅雖逝

伊伈

君非良人

小小白

重生後庶女黑化了

阿鯨

殃君

傅安良

[綜英美]你在乎過攻略目標的感受嗎

九月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