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蘭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9節,胡善圍,暮蘭舟,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會忘記。”

南京北城,英靈坊,成賢街,胡家書坊。

胡榮在賬房裡開啟一個櫥子,抱出櫥裡的上鎖的小匣子。

開啟匣子,是一摞家書,都是胡善圍每逢節日、母親的生辰忌日,還有胡榮的生日託人捎來的信。

胡榮開啟最近九月九日重陽節時的信件,“一切安好,勿念,父親保重身體,女兒善圍。”

這封信的內容和八月十五中秋節一模一樣,像公文一樣齊整,透著一股例行公事的態度,胡榮一嘆,每一封都拿出來反覆看了幾遍。

正想著心事,突然外面一陣喧譁,胡榮趕緊把家書放進匣子裡,層層鎖好,然後跑出去看發生了什麼事。

北城兵馬司的人在街頭貼告示,還大喊:“廊下的紅燈籠都撤了,茶館不準唱戲,不得有絲竹之聲,民間半月之內禁嫁娶……”

胡榮擠進人群,去看漿糊未乾的告示,原來是宮裡的孫貴妃薨逝。

自從小公主換成李淑妃教養,六局一司就知道孫貴妃命不久矣,曹尚宮早就命各局提前備下喪事用的物件,故孫貴妃一去,除了帝后的寢宮,其他宮殿一片素白。

本來貴妃的喪事早有規制,按照規矩辦就是了,可是洪武帝不僅在朝上大發雷霆,還揮著棍子,將太子朱標打了一頓。

為何?

因為當時的喪制,按照制度,庶母去世,諸子要服“緦痳”之喪,以示哀悼。

喪制分五等,由重到輕分為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緦麻。緦麻是最輕的,穿著細麻布服裝,只服三個月就可以除服。

但是,這種制度只在“士”以下的階層執行,在正經當官人家裡沒有這個喪制,“若庶母,則無服”。只要是妾,無論是否生育,子女都不必為庶母服喪。

皇家是大明第一豪門,皇子公主當然也不必為孫貴妃服喪。

孫貴妃不同於以往去世的嬪妃,帝后對她都有深厚的感情。如今孫貴妃後事如此淒涼,別說悲痛欲絕的馬皇后了,就連洪武帝也覺得過意不去。

尤其是懷慶公主挺著小腹微凸的肚子在靈前哭泣,洪武帝覺得喪事太過簡薄,有損皇室顏面。

喪禮是大禮儀,關係重大,皇上也不能輕易改變。

於是洪武帝要禮部尚書牛諒召集儒臣開會,商議如何把孫貴妃的喪事辦得隆重一些。

搞禮儀的最怕這種臨時變制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禮部裝模作樣談論一番,結果是“為庶母無服”。

洪武帝看完洋洋灑灑的千言書,說了和沒說一樣,頓時大怒,大罵禮部官員是一群廢物,一群“迂腐俗士”,食古不化,只曉得“是古非今”,不知變通:

“喪制本就是方便人們寄託哀思的,不合人情,就要改嘛,你們動不動就以漢唐忌議喪事為由,保持原狀。可是你們不要忘了,禮樂制度出自天子,是天子制定制度,幾千年的制度要是不合情理,枉顧人倫,那就要改!否則,一切照搬舊制,朕要你們禮部有何用!”

罵完了禮部官員,洪武帝命太子朱標為孫貴妃主持喪事。

太子不肯,“父皇,庶母無服,兒臣不能主持喪事。”

帝后和孫貴妃有深厚的感情,但是太子沒有啊,何況太子連自己生母是誰都不知道,他怎麼可能為一個不相干的庶母主喪?

洪武帝揮著棍棒打太子,“你這個不孝子,你聽禮部的,還是聽朕的?”

太子打死都不肯,“父皇,喪制乃國家基本禮制,不得擅自改動。”

禮部的人見太子被毆打,連忙退了一步,“皇上,李駙馬和王駙馬都可以出面主持喪事,太子萬萬不能啊!”

李祺和王寧是孫貴妃的女婿,這是禮部能做出最大的讓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偏執上將的金絲雀

良北桑

東隅雖逝

伊伈

君非良人

小小白

重生後庶女黑化了

阿鯨

殃君

傅安良

[綜英美]你在乎過攻略目標的感受嗎

九月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