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蘭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9節,胡善圍,暮蘭舟,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得意,“成大事者,不拘小節。連出身高貴的孝康皇后都是哀家的手下敗將,抱琴這種螻蟻般的人物,不值一提。胡尚宮,做哀家的盟友,還是做哀家的對手,你要儘快給出選擇哦。”
呂太后靠近胡善圍身邊耳語道:“要是哀家不小心說漏了嘴,讓皇上知道了,他不會弄死哀家,但會弄死你。”
連拉帶打,呂太后要收復胡善圍,利誘威逼一起上。
“哀家乏了。”呂太后放大的聲音,“胡尚宮還有事,就不用送哀家回慈寧宮——到了明日若得空,就來慈寧宮陪哀家說說話、散散步,就像今日一樣,哀家甚是痛快。”
胡善圍應下,“微臣恭送太后。”
呂太后帶著龐大的儀仗浩浩蕩蕩回宮,胡善圍在水榭略坐了一會,回到尚宮局,把沈瓊蓮和黃惟德這兩個親歷高祖皇帝駕崩那天的女官召集在一起。
胡善圍說道:“你們兩個好好回憶一下,範尚宮那天有沒有離開乾清宮?”
賜死後宮嬪妃的詔書都是沈瓊蓮起草、黃惟德請出的玉璽蓋章,兩人對那天的場景記憶猶新。
沈瓊蓮搖頭,“高祖皇帝很信任範尚宮,下令嬪妃殉葬後,只說乏了,把我們都趕了出去,只留範尚宮在病榻邊,也不知說了些什麼。”
黃惟德說道,“雖不知後來高祖皇帝再有何吩咐,但是範尚宮沒有要我拿出玉璽蓋印,嬪妃殉葬的聖旨是洪武朝倒數第二個聖旨,蓋的是敕命之寶——倒數第一個聖旨是命皇太孫繼位的詔書,蓋的是制誥之寶。”
黃惟德是司寶女官,負責保管玉璽,通俗一點說,就是個管印章的。皇帝一共有二十四個玉璽,用途不一樣,按照頒發的檔案內容,而蓋上相應的圖章。
比如同樣是皇帝欣賞書畫蓋章,如果欣賞完畢要賜給臣子,就蓋上“廣運之寶”,表示恩典,得到賞賜的臣子拿出去顯擺,倍有面子。如果是皇帝自我欣賞收藏,就蓋上“欽文之璽”。
所以當好司寶女官是相當不容易的,需要細心、以及對朝廷各種公文的深度把握,絕對不可以出錯。
沈瓊蓮補上一句,“在這兩個聖旨中間,範尚宮曾經出來過一次,吩咐了宮正司王典正一些事,王典正出去大概兩炷香的時間,然後又回來了,範尚宮要她進了寢宮不知說什麼,反正很快範尚宮又出來,宣皇太孫和幾位顧命大臣去寢宮,說了最後的繼位遺詔。”
沈瓊蓮有過目不忘的本領,黃惟德對頒佈的公文都爛熟於心,這兩人的記憶最為靠譜。
胡善圍問:“皇太孫是什麼時候來的?”
沈瓊蓮想了想,“當時乾清宮守衛森嚴,無召不得入,皇太孫也是一樣的。我記得差不多和王典正前後腳吧。”
胡善圍捕捉著兩人話裡的碎片資訊,就像拼圖似的,漸漸拼出了高祖皇帝彌留之際的最後場景:
嬪妃殉葬、對範尚宮發出賜死太子妃的口諭——必須是口諭,因為口諭不需要蓋印、範宮正要心腹王典正執行、王典正半路被皇太孫攔住,並欺騙了範尚宮和洪武帝,說已經賜死太子妃——如果沒有確定太子妃已死,除掉這個最大隱患,洪武帝說什麼也不會下要皇太孫繼位的詔書的。
所以現在可以肯定皇太孫為了救母,抗旨不尊。範尚宮和王典正是證人。
第176章 夫妻重逢
當腦中的拼圖完成,胡善圍膽寒的發現,建文帝的嫌疑是超過呂太后的,因為老虎沒了爪子就是一隻貓,呂太后很難做到在短時間內完成對範尚宮和王典正兩人的雙殺。
而根據建文帝現在獨攬皇權、鐵血手段削藩的舉動,為了消滅一切隱患,防止範尚宮和王典正指認他抗旨、帝位動搖,建文帝殺兩個女官,眉頭都不皺一下。
而且更令胡善圍絕望的是:無論真兇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