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蘭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60節,胡善圍,暮蘭舟,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藩王們都是逃難逃到京城的,如今落地的鳳凰不如雞,兵權全沒了,軍隊解散了,身家性命全在皇上手裡,一聽這個,誰受得了?
為了保命,藩王們都去孝陵哭高祖皇帝和孝慈皇后,以表清白去了……
於是乎,上到朝堂,下到百姓,都怎一個,亂字了得。至於告示的官方說法,說燕王乾的,反而沒有幾人相信,太多的嫌疑人,大家都覺得動機最大、最有可能的那個、尤其是官方宣佈確認的反而最不可信。
這實質上是對建文帝執政能力的懷疑,都說皇上金口玉言,如今連自家門戶都不清淨,連親孃都沒有好好保護,大過節的被人殺到家裡去了,這樣的皇帝,還可以信任嗎?還能夠守住江山嗎?
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正因如此,面對亂成一鍋粥的京城,建文帝一點都沒有死裡逃生,或者終於鋤奸,可以睡個好覺的
勝利感,他本以為中秋節反殺能一箭雙鵰,既能除掉呂太后和衡王,也能栽贓燕王,鼓舞士氣,讓朝野內外都站在他這邊,一致對外。
然而事情並沒有向他預料的那樣發展,謠言滿天飛,步入失控的狀態。身為皇帝,他的詔書居然無人相信,還有那些去哭孝陵的皇叔們,朕明明沒有對他們做什麼,他們就做出一哭二鬧三上吊的架勢,這不是陷朕於不孝嗎?
建文帝很是惱火,藉口秋天天乾物燥,加上有燕賊四處縱火作亂,遂下令關閉孝陵,嚴防死守,一面燕賊滋擾高祖皇帝和孝慈皇后的清淨。
孝陵關閉,藩王們被客客氣氣的“請出來”,建文帝心想,沒地兒哭了,看你們怎麼表演。
然而建文帝這個小白兔的心眼如何多得過身經百戰的藩王們?
被趕出孝陵,藩王們越發惱火,心想老子哭自己爹孃,天經地義,還要看侄兒的眼色?
不讓在孝陵哭,我們就出去哭!
於是藩王們在孝陵周邊開始了他們的表演,哭得聲嘶力竭,引得人山人海的百姓們圍觀。
要是再次驅趕藩王,建文帝就要坐實“不孝”、苛待皇叔的罪名了。
沒有想到老狐狸們有如此騷的操作,建文帝氣得拍案而起,卻又不好罵什麼:藩王們是他親自下令召回京城的,當初是防著皇叔們就像寧王一樣領著兵馬投靠燕王,可是現在,建文帝就像兩年前中途截胡賜給親孃的那壺鴆酒般後悔了。
早知如此,朕就下令要藩王們不得出藩地,拼盡所有軍力,不惜一切守護藩地,讓皇叔們自殺自起來,方落得乾淨!
然而這世上沒有後悔藥可吃。
中秋節的人倫慘劇,沒有誰是大贏家。建文帝渾身縞素,看著母親呂太后的遺體,呂太后穿著豎領的袍子,遮蓋住了脖子裡駭人的刀傷,她面容安詳,似乎只是沉沉睡去,絲毫看不出她之前還是一副渾身浴血,死不瞑目的慘狀。
很奇怪,建文帝恨了母親一年,恨到母子相殘、刀劍相見、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矛盾無法調和的地步,可是建文帝看著死去的母親,他沒有絲毫復仇的快意,他覺得胸口空落落的,像是被掏空了什麼,沒有十分的痛,但這痛綿綿無絕期,他預感到這種痛會伴隨他一生。
只有死去的敵人才是好敵人,但是,這是他的母親。
</div>
</div>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