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蘭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4節,胡善圍,暮蘭舟,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遼王畢竟高祖皇帝的兒子,有他的驕傲,燕王他都瞧不起,能瞧得上李景隆?他啐了一口,“論爵位,本王是親王、你只是個國公;論輩分,老子是你舅舅,你是外甥,說破天去,本王都能打得!”

李景隆恨得牙癢癢,但是遼王說得對,爵位輩分遼王都能打他,只得找建文帝主持公道,建文帝安慰這個削藩小能手,“遼王脾氣暴躁,你且忍忍。”

遼王進宮覲見建文帝,大表臣服之心,“……臣一片忠心,日月可鑑!如今臣的妻兒都在京城,臣捨不得遼地大好河山,請皇上容許臣帶著舊部去討伐燕軍!收復河山!”

遼王在藩地也是深耕多年,對這邊土地有了感情,捨不得拱讓讓給燕王,想要帶兵奪回來。

建文帝見遼王如此誠心,且有人質在手,遼王不敢食言,心想朕難道多疑,冤枉他了?

頓時有些心動,不過建文帝想起郭二姑娘那封信,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還是先觀察觀察再說,於是沒有答應遼王所請。

結果遼王剛剛出宮,後腳前線傳來緊急軍情:

大明九邊九大藩王之一的寧王朱權率領藩地軍民,連同麾下赫赫有名的蒙古騎兵“朵顏三衛”一起加入了燕王的靖難軍,兩大毒瘤同流合汙!

其實寧王只想觀望,被逼無奈入了夥,其過程簡直堪比八十萬禁軍教頭林沖逼上梁山。

寧王朱權的實力僅次於燕王,他的藩地大寧和北元交界,位處軍事要塞喜峰口,東邊是遼王朱植的地盤,西邊是主動棄城逃跑的谷王朱穗的藩地宣府,妥妥的軍事重地。因朱權地盤就在蒙古,在他的斡旋下,蒙古部落宣佈和北元分手,琵琶別抱,投入大明的懷抱,就地成為明朝三個衛所,稱為“朵顏三衛”。

這些蒙古騎兵的特點是特別能戰鬥……以及,有奶就是娘。

寧王給他們發軍餉,他們就跟寧王。燕王派出道衍禪師以及其弟子馬三保去遊說他們,說給更多的糧食和軍餉,他們就跟著燕王,乘著寧王出城和燕王談判,包圍了寧王府,軟禁了王府妻小。

寧王也被狡詐的四哥所困,見大勢已去,只得宣佈加入靖難軍,跟著四哥去勤王。

但是建文帝不曉得過程,只曉得寧王帶著精銳騎兵“朵顏三衛”投奔燕王造反的結果,頓時暴怒,立刻派人把遼王朱植給叫了回來,劈頭蓋臉的罵:

“事已至此,你還有何話說?你還說你和燕王之間是清白的?朕要是不把你召回來,你是不是也帶著軍隊投奔了燕王?”

遭遇奪命三連問,遼王簡直比竇娥還冤啊!看著這個年輕的皇帝,遼王心想老子想扶你,誰知你好心當做驢肝肺。

算了,老子不管了,越管越麻煩,還不如學谷王,一開始就棄城逃跑落得乾淨!

你和四哥去爭吧,老子坐山觀虎鬥,反正誰當皇帝,都是老朱家的人。

就這樣,唯一一個旗幟鮮明支援建文帝的藩王成了啞巴,終日消沉,等待最後的結局。

燕軍從七月六日晚上奪北平城,到一連吞下谷王、遼王的地盤,燕王府一個月就控制住了東北和西北,大明九邊佔了三邊,勢如破竹,朝野震驚。

燕王朱棣慢慢向中原方向,前方散落著村莊,皇位就在前方。

為什麼朝廷一個月來遲遲沒有組織中央軍隊平亂?

因為這個月來建文帝一直在開會,物色最佳人選擔任主帥。

朝上天天吵成菜市場,建文帝左右搖擺,舉棋不定。覺得個個都有優點,個個都有缺點。

其中的人選有曹國公李景隆,皇帝的親表哥,削藩小能手。但是缺點沒有打大仗的經歷,只是小打小鬧,平時做的最多是練兵佈陣搞軍事演習。

魏國公徐輝祖。名將之後,驍勇善戰,自幼就隨著親爹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偏執上將的金絲雀

良北桑

東隅雖逝

伊伈

君非良人

小小白

重生後庶女黑化了

阿鯨

殃君

傅安良

[綜英美]你在乎過攻略目標的感受嗎

九月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