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蘭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3節,胡善圍,暮蘭舟,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事情。
“崔淑妃以前是朕的尚儀,只效忠朕,也是朕的耳目和心腹。朕給她一個名分,封為淑妃,才能名正言順的代掌後宮大權,後宮只有一個崔淑妃是不夠的,必須有六局一司配合執行。”
洪武帝說道:“尚宮這個位置,要的是忠心和能力齊備,有自己的判斷力,不會盲從,想辦法把事情做好,朕不需要一個附庸。你很有主見,性格堅韌,雖然屢次頂撞朕,但是你對大明的忠心無可挑剔,連曹尚宮和崔淑妃都說,你是最好的人選。你和崔淑妃一起配合,坐鎮後宮,朕才能放心。”
“接下來,為了皇太孫儲位的安全,朝廷會有一番大清洗,會死很多人,很多大人物會被除掉,朕的要求是,無論前朝多大的腥風血雨,後宮必須保持穩定,不能亂,不能有事情,只要你做到了,朕將來就會成全你和沐春。”
第144章 制衡
胡善圍沒得選。
她也沒有繼續跪下來乞求洪武帝放她走,以她對洪武帝的瞭解,皇上對親生兒子、對伺候多年的枕邊人都尚且如此絕情。她算什麼呢?
沒有用的,這個帝王越老,就越怕失去,控制慾越強,他習慣行的把每個人都當做棋子,他需要把誰擺在那裡,棋子就必須待在那裡,否則,一個無用的棄子,反而更危險。
何況,她還要顧及鎮守雲南的沐春,在這個關鍵時刻,千萬不能把他捲進國儲之爭的旋渦。
胡善圍形同夢遊般回到住所,一路上滿腦子都是孝慈皇后臨終前的一幕,當時她氣憤幕後黑手利用蠶母刺殺、馬曄之死連番給孝慈皇后帶來身體和精神上的傷害,她躊躇滿志:
“……娘娘一定要撐住,微臣發誓,一定揪出真兇,誰搞宮鬥我搞誰,誰爭儲位我搞誰,都不準搞事情!”
孝慈皇后卻用憐憫的目光的看著她,勸她收手,退出宮廷:
“……其實後宮和前朝一樣,每個人都有私慾,都想往上爬,這是人的本性。故,你是殺不盡,除不絕的……”
“本宮不要你報恩,也不要你報仇,本宮只想要你好好的活著……”
“……放手吧,後宮是大明最大的名利場。本宮死後,為了後位,甚至儲位,後宮會變成最大的角鬥場,互相撕咬,直到角逐出新後為止,大明宮廷即將迎來最大的震盪,為了自保,你都要用盡所有的智慧,千萬不要妄想其他了。”
當時她的心被憤怒和悲傷所充斥,一心只想揪出幕後黑手復仇,那裡聽得進去?
她反對孝慈皇后為她做出選擇,在孝陵守墓的一年,喂鹿養孔雀,生活磨礪著她,復仇之火也尚未熄滅,直到端敬貴妃郭氏來孝陵“一顧茅廬”,請她出山,她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後來,她真的成功了,將幕後黑手達定妃揪出來,為孝慈皇后復仇。代價是孝慈皇后長眠之地差點被夷為平地,她從此捲入各種宮廷旋渦,漸漸厭倦這種永無止境的明爭暗鬥,腥風血雨,要抽身而退,尋求一片安寧時,卻退不回去了。
十年後,胡善圍被“黃袍加身”、迫不得已當了尚宮,她明白了孝慈皇后臨終前做出那等看似不爭的選擇是何等高明,暗藏多少玄機和深切的關懷。
孝慈皇后為她和沐春考慮的那麼深遠,一步步為他們鋪路,爭取有情人終成眷屬的結果,可是當年她太年輕太簡單,根本不懂孝慈皇后背後的深意,沒有按照孝慈皇后為她鋪好的路走,而是走向了人生另一個充滿變數的分岔路。
胡善圍漫無目的的在宮中行走,宮廷就像一個四平八正的一個巨大棋盤,人如棋子,一旦踏入這裡,或行或退,就由不得自己了。
胡善圍慢慢梳理著情緒,想著將來的路該怎麼走。
後悔了嗎?胡善圍問自己。
不後悔,孝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