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蘭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0節,胡善圍,暮蘭舟,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棄車保帥之舉,但是皇上沒有這麼做,而是選擇逼迫胡善圍對臣妾說謊。”
“皇上啊,不是胡善圍洩密,是您自己一步步的暴露了真兇是太子!”
作者有話要說:洪武帝:怪我咯。
第141章 憑本事犯的蠢
九年前,洪武帝覺得郭貴妃太笨,希望她聰明一些,好彈壓後宮,不要後院起火,給他一個安寧的後宮。
九年後,洪武帝覺得郭貴妃要是笨一些就好了,胡善圍騙過了郭貴妃,太子就不用死了。
可世上的事情,縱使他是皇帝,也有太多不如意之處,甚至保護不了他的孩子們。
他是皇帝,也是父親,看著孩子們自相殘殺,一個個倒下,在劇痛中死去,他也會痛,郭貴妃失去了兒子,而他在五十天之後,又失去了一個兒子。
而且,這個兒子還是因為他的失誤,低估了郭貴妃的判斷能力而死去的。
就這樣,他寄與過厚望的兒子,培養了二十五年的繼承人,就這樣死於砒霜之下。
一切都要推倒重來。
洪武帝從龍椅上站起來,緩緩走向郭貴妃,這個女人一開始,只是郭家送來暖床的、以表示忠心的政治禮物,活潑、溫馴、沒有什麼野心,一個漂亮的笨女人。
她還那麼巧合的在大明建國之後兩個月,生下了他第十個兒子,連排行都那麼圓滿。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他把這個女人當成寵物般的存在,看著她一步步的成長,蛻變,笨拙的照搬孝慈皇后,為自己修煉出一個賢后的外殼,給他帶來了驚喜。
然後,在他剛剛認同她,打算封她為皇后時,她給他帶來了毒殺太子的“驚喜”。
看著洪武帝一步步朝著自己走來,郭貴妃先是後退了兩步,而後定住,她整理了素服,甚至用手指蘸了蘸杯中冷透的茶水,將鬢邊的碎髮攏了攏,依然保持著體面端莊。
洪武帝一擺手,太監端來一個托盤,上面擺著一杯鴆酒。
洪武帝說道:“你不要怪朕絕情,這是你自己選擇的路。你們郭家滿門忠烈,為朝廷盡忠,不能出一個謀害太子的嬪妃,朕不會遷怒郭家,你的死亡,會以因魯荒王之死悲傷過度,突發心疾而終,朕會將你風光大葬。”
郭貴妃的兩個哥哥,大哥鞏昌侯郭興在洪武十七年巡北疆後病死,洪武帝追封為陝國公,諡號“宣武”,賜葬聚寶山。
二哥武定侯郭英,至今都執掌禁軍。除此之外,郭英的長子郭鎮是永嘉公主的駙馬,郭英的二女兒郭氏嫁給了洪武帝第二十四個兒子郢王朱棟,是郢王妃,夫妻兩個已經去湖北安陸就藩了。
所以郭氏家族有貴妃、有親王、有國公,有侯爵,有駙馬,還有王妃,另外,郭英和郭興兄弟也很能生兒子,大多英勇善戰,是國之棟樑。
郭家聲勢浩大,勢力在朝廷裡盤根錯節,且忠心耿耿,郭貴妃因此猜準了洪武帝為了顧全大局,只會賜死自己,不會動郭家分毫,所以敢肆無忌憚的設了鴻門宴毒死太子,不用擔心株連九族。
曾經的傻白鹹郭寧妃經過九年磨礪,已經會熟練的揣摩君心,權衡利弊,毒死太子不是一時喪子之痛的憤怒,而是權衡利弊,深思熟慮,反覆琢磨之後的決定。
她甚至在鴻門宴之前把心腹郭嬤嬤打發回郭家養老,把“軍師”胡善圍以給孝慈皇后焚經書的理由,送到孝陵去洗脫通風報信的嫌疑,還能借著洪武帝對孝慈皇后的感情,讓胡善圍避免捲入東宮之死的政治漩渦。
郭貴妃唯一沒有考慮的就是自己,她根本沒有打算全身而退,她決定將性命獻祭復仇。
郭貴妃對著洪武帝一拜,“謝皇上恩典,太子殺吾兒,臣妾殺太子,都罪無可恕,臣妾自願一死謝罪,了結恩怨。”
郭貴妃淡定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