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蘭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52節,胡善圍,暮蘭舟,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師。
單是掌控皇宮是不夠的,槍桿子裡出政權,爭取到張輔才是硬道理。
張太妃經歷太多了,早就看淡,她現在無比慶幸聽了胡尚宮的話,放棄生育,否則就有操不完的心了,她往鳥籠子加了一勺小黃米,悠閒自得的說道:
“皇后才是後宮之主,無論發生什麼我都不會管,我也不覺得奇怪——這後宮的人我只要我侄女活著就行,其餘人的生死與我無關,我也管不了。我的哥哥英國公忠於大明,負責京城防務,有他在,京城就不會亂。我們張家一心為國,識大體,知大局,皇后儘管放心。”
淑妃張氏,今天才二十歲,是英國公張輔的小女兒、張太妃的侄女,和姑姑一樣,都沒有生育。張輔是永樂朝最出色的將領,曾經支援漢王,但如今女兒都是洪熙帝的妃子了,張輔不會再和漢王有所瓜葛。
拿住了張太妃和張淑妃,就穩住住了負責京城防務的張輔,在這期間不會出亂子。關鍵時刻,張皇后盡顯當年“打蛇少女”的果敢,在儲君不在的情況下,果斷出擊,穩住皇宮和整個京城。
直到兩天後,五月十三日,半夜,張皇后才把內閣值班的夏元吉、楊士奇、楊榮三位大臣召進乾清宮欽安殿,哭道:“皇上薨了,睡覺之前毫無徵兆,只是說頭暈,半夜太醫來請脈,發現已無呼吸,身體都涼了。如今太子還在南京未歸,後宮不得干政,本宮一介婦道人家,此時六魂無主,還
請內閣大臣做主,該如何是好啊!”
此時張皇后簡直是影后級別的表演,弱小可憐又無助,一點不像有能力瞞了兩天死訊的狠人。有時候柔弱也是女人的盔甲。
張皇后是故意的,因為皇宮夜間鎖門,唯有內閣作為皇帝的秘書團在皇宮裡夜間有值班的,其他官員皆在外頭。人越少,這樣會避免許多不必要的麻煩。
正因內閣和皇帝的親密關係,從永樂朝初期的秘書團,權力慢慢變大,內閣成員開始兼任六部尚書之職,到現在的洪熙朝,內閣五位成員加起來的權力可以和以前朝代的宰相平行了,類似現代的五大國務委員。
所以,張皇后只需和內閣商議,就能左右大明的朝政。
內閣當然支援太子了!
因為只有推太子上位,大明政權才會平穩過渡。
內閣首輔夏元吉不出所料的說道:“皇太子未至,應秘不發喪,只在欽安殿沐浴襲飯含如禮,設幾筳宮中,朝夕哭。”
意思是說,只在欽安殿秘密辦喪事,對外隱瞞洪熙帝去世的訊息,等太子回到京城之後,再宣佈皇帝的死訊。
於此同時,南京舊宮的朱瞻基接到“早產”兩天的召書,有些發懵,父皇居然走的那麼快?
胡善圍催促道:“皇后娘娘已經為殿下爭取了兩天時間,以防漢王和趙王在殿下回京路上設伏,殿下今夜就秘密出發,避其鋒芒,宮裡有太子的替身明日去雞鳴寺,以太子妃和孫良娣順產為由,閉門抄寫經書祈福,以混淆視聽,瞞住東廠。”
阿雷即將臨盆了,不便走動,朱瞻基施了一禮,“南京這邊一切都拜託胡尚宮了。”
胡善圍擺擺手,“快走,只有太子順利繼位,阿雷才會真正得到安寧。”
朱瞻基不當皇帝,阿雷就永遠走不了。
北京城。
勤勞的洪熙帝已經三天沒有上朝了,之前無論風雨,從不罷朝,雖然內閣配合張皇后,秘不發喪,但是洪熙帝反常的舉動,朝野上下議論紛紛,有人說皇上病的很重,甚至有人說皇上已經駕崩了,一時間鬧的沸沸揚揚,很快傳到漢王和趙王耳邊。
兩個藩王果然不死心,不管傳聞是否是真的,都在太子回京必經之路設了眼線和埋伏,等著刺殺太子!
</div>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