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蘭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48節,胡善圍,暮蘭舟,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滋味,他牽過阿雷的手,千言萬語,化作一句話:“你,要信我。”

阿雷回握過去,“我當然信你,現在是你最難的時候,我會一直陪著你的。”

六年的美好時光,美好得就像嬰兒的睡眠,眼睛一閉一睜就過去了,總是嫌太短。

朱瞻基正要順勢抱一抱阿雷,洪熙帝的太監又來請,說有事情找太子商量。

朱瞻基匆匆離去。

洪熙帝當了二十一年的太子,監國十幾年,無論政治經驗還是手段都無比嫻熟,根本不需要適應期,當了十幾年監國練習生,幹翻了兩個弟弟後c位出道,直接登頂。

剛剛上位,就無縫隙牢牢控制住了皇權,治國策略從攻轉為守,以休養生息為主,看似柔和了,其實治國手段比起他父親太宗皇帝、祖母高祖皇帝一樣的強硬,一切都是洪熙帝說了算,從上而下推行下去,一路上都沒有遇到強有力的阻攔。

真正的令行禁止,這是以往剛剛登基的皇帝做不到的,監國這些年,洪熙帝在朝中培養扶植了自己人,在東宮屬臣幾乎被整治乾淨的情況下,很快又春風吹又生。

還是不停的有官員向監國太子靠攏,因為太子是未來。

現在洪熙帝登基,看著朝氣蓬勃的新太子,洪熙帝深深體會到了太宗皇帝為何總是為難他,差點把東宮屬臣一鍋端了。

以前總是哀傷父皇為何這樣對待他,這不公平,現在輪到他當皇帝,他霎時明白了父皇的用意,沒有什麼不公平,他必須這麼做。

他老了,身體一直都不好,而太子正值青春,且以前跟隨太宗皇帝出征時,太子經常留在北京監國,十三歲就開始處理國事,比洪熙帝更早接觸權柄。

洪熙帝害怕太子太強了,強到大臣提前站隊,暗中投靠太子,把自己漸漸架空,一旦太子羽翼豐滿,就會——洪熙帝想起去年他修理趙王的計策,父皇對趙王投毒謀反深信不疑。

權勢真的能指鹿為馬,遮蔽耳目。

洪熙帝故意要太子去送鄭和,他明明知道太子是支援航海的,他還是要太子去做,但是太子反應太平靜了,一句反對的話都沒有,好像天生就是休養生息的立場。

太子越是溫順聽話,洪熙帝就越忌憚太子,年紀輕輕的,就有這般城府,將來還了得?

其實太子除了點頭,還有其他選擇嗎?這是一條單行線啊。

太子如此懂事,洪熙帝疑心更甚,於是接連開始第二次試探,“你的弟弟們漸漸都長大了,朕封了他們為親王,將來成婚搬出宮開府單住,朕是過來人,因而不想留他們在京城住太久,成婚兩三年,有了孩子,就讓他們去藩地就藩。朕已經要工部去藩地選址,製造藩王府。”

洪熙帝身體不好但很能生,十個兒子,七個女兒,子嗣比漢王和趙王兩個加起來都多。

朱瞻基一聽,弟弟們結婚就去就藩,這對東宮而言是大好事啊!

或許洪熙帝想起當年被漢王和趙王兩個京城釘子戶支配的痛苦,四十多歲都不肯就藩,時時刻刻威脅東宮。

洪熙帝當年猶如身處一艘破船,兩條大鯊魚圍在船邊轉圈圈,一有機會就咬一口,一咬就是二十年,那滋味是相當難受。

這種天上掉餡餅的事情,朱瞻基不敢相信,直覺洪熙帝背後憋了大招,說道:“弟弟們留在京城,方便孝順父皇和母后,將來有了孩子,孫子孫女們承歡膝下,一大家子其樂融融,共享天倫之樂。”

朱瞻基滴水不漏,頂住誘惑給出標準答案。

洪熙帝定定的看著長子,從他稍顯瘦弱的身軀看到了自己當年的影子。

不,他比我當年還要優秀成熟。

不僅如此,他還能文善武,我當年騎個馬,都會把馬壓得半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偏執上將的金絲雀

良北桑

東隅雖逝

伊伈

君非良人

小小白

重生後庶女黑化了

阿鯨

殃君

傅安良

[綜英美]你在乎過攻略目標的感受嗎

九月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