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蘭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45節,胡善圍,暮蘭舟,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一聽那聲“娘”,胡善圍心頭一軟,回頭,看著阿雷的眼神,解決無數難題、越過無數難關的三朝尚宮也無可奈何,深深有種無力感,此時的胡善圍就像全天下為人父母一樣的困惑:

她努力為孩子撐起一片天,為孩子鋪好一條看似平坦順遂的路,可是孩子非不要走那條平坦的光明大道,非要往坑裡跳、往彎路上走,非要一路摸爬滾打、撞得頭破血流、渾身是傷。

一代代的,為什麼都是這樣?

剎那間,胡善圍想起和父親胡榮恩怨糾葛,以及父親病重彌留之際和她談話:

父親:“……孩子就像山林的竹筍,長的比你想象的要快,今天才露尖尖角,一場大雨過後,就拔節的長起來,不知不覺就你比高了。當父母的其實和孩子相處不了多久,要珍惜她的成長時光,別看她現在還依賴你,其實從她出生開始,你和她的距離就越來越遠,孩子大了,心裡有事,也不耐煩和你講。”

當時我是怎麼回答父親的?我說:“孩子大了,自然有自己的想法……別說是和父母,就連我們自己、今天和明天、五年和五年後、亦或是十年、二十年,自己的想法都不一樣。每個人都活在當下,要她自己決定便是了,我們每個人到最後,都只能為自己的人生負責。我和沐春現在只想給她一個完美的童年,給她一副好身體,給她信心和智慧,以後的事情,要靠她自己做出選擇。”

父親當年逼我改嫁,覺得是為了我好,結果父女反目,足足用來了二十年時間來彌補,父親那時候還很欣慰,說道:

“這就好,只是,你現在這樣說,將來未必會這樣做,當父母的總是想把自以為最好的給孩子,認為孩子閱歷淺,考慮的沒自己周全,其實子女未必喜歡。將來你若和阿雷遇到同樣的問題,一定要記得今日在爹爹面前的承諾,可不能反悔哦。”

“不反悔,可要我立個字據給阿雷收著?”

父親在躺椅上虛弱的擺擺手,“不必了,我信你。”

“我信你”、“娘,我信他,你信我好不好?”

往事和現實相互交叉,胡善圍糾結不已,當年她輕鬆立下的承諾,做起來卻太難。當年她覺得理所當然要阿雷自己做決定的事情,現在卻強烈反對。

是的,每個人只能活在當下,現在的阿雷、五年後的阿雷、十年後的阿雷面對同一個問題的看法都會不同,我怎麼可能要求十六歲的她有我二十多年的政治覺悟?和我一樣看得通透?

十六歲的懷春少女,以為透過自己的努力能夠改變一些東西,並毫不懷疑自己能夠做到這些。

已經五十七歲的我,三朝尚宮,親手燒死一個皇帝,將另一個皇帝推向寶座,我做的事情越多,就越明白有些事情是無法改變的——即使我曾經也天真的嘗試去改變……

正思忖著,沐春把胡善圍拉到房門外頭,“我們就信阿雷一回。”

胡善圍搖頭,“你明明知道結果。”

沐春說道:“阿雷的年紀,就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少年人的熱血衝動,你我年少時也是這樣的。我算是看明白了,當父母的不能替孩子去栽跟斗,孩子要成長,吃的苦,走的彎路,一點都少不了。我們現在不同意,萬一她做出過激的事情,就更不好收場了。她是我們親生的,脾氣和我們一模一樣,根本不會放棄。”

“就當阿雷不是出嫁,我們就當放她下凡去渡劫,朱瞻基就是她的劫,非得挨一下不可,等她渡劫完了,我們接她回家,就憑你我的本事,將來朱瞻基這小子想要強留,他也留不住。”

與此同時,東宮。

朱瞻基給太子妃張氏請安。

倭寇之役,幼軍慘勝。無論東宮和漢王有多大矛盾,張氏還是很喜歡朱瞻壑這個侄兒的,提起他來,真是長吁短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偏執上將的金絲雀

良北桑

東隅雖逝

伊伈

君非良人

小小白

重生後庶女黑化了

阿鯨

殃君

傅安良

[綜英美]你在乎過攻略目標的感受嗎

九月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