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蘭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25節,胡善圍,暮蘭舟,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說,女人不能上船,否則不吉利,會遇到海上風暴。”
永樂帝是有史以來唯一一個藩王篡位成功的帝王,不拘一格,並不講究這些,“這都是那些作繭自縛,畫地為牢之人胡說的,你心靈手巧,敢想敢做,不用在乎那些愚人的謠言。朕聽鄭和太監說,洋人有不少國家是女王,女王登上艦船檢閱海軍,或慶祝新船下水,洋人的大船船頭都有一個女海神,庇佑平安,這些謠言不攻自破。”
阿雷連連點頭,“好,民女答應為皇上效力。”
第264章 甲方爸爸
阿雷點頭之後,永樂帝立刻從和藹可親的長者切換到甲方爸爸的醜惡嘴臉,要求甚是苛刻,離五彩斑斕的黑差不多了。
“船不能小了,要這麼大。”永樂帝指著書案,“要雕龍刻鳳,有皇家氣象,又不能俗氣了……”
阿雷走筆如飛,記錄永樂帝的要求,漸漸有些寫不去,從點頭到放棄,不過一盞茶的時間。
“皇上,現在退出來得及嗎?民女做不到啊。”
永樂帝見把小姑娘嚇到放棄,曉得自己有些過了,“你把家裡的小作坊搬到宮裡來,宮裡幾個會修鐘錶的西洋傳教士、內務府的木匠鐵匠等等皆是你的幫手,你不是一個人。”
阿雷鬆了一口氣,她也想借此機會挑戰一下自己,繼續動筆記錄,“皇上,您說船頭彈出兩個小人,要雕成什麼樣子?有畫像模板嗎?”
永樂帝一怔,“這個啊……”
永樂帝看著落落大方、自信從容的阿雷,恍惚看到一個人的影子,同樣的系出名門、公爵嫡長女、同樣的天不怕地不怕,連年紀也是差不多的。
永樂帝嘆道:“朕十六歲就大婚了,仁孝皇后才十四歲。仁孝皇后十八歲時就和朕生了四個孩子,朕記得很清楚,她在大年三十除夕夜生下了第四個孩子漢王,產後虛弱,又恰逢父皇要朕去燕地就藩,從京城到燕地北京,千里迢迢。”
“前頭走水路還好,只是貫通南北的大運河年久失修,只得頻頻上岸走陸路,馬車顛簸,天氣又冷,產婦孩子要保暖,又擔心被炭盆煙火氣燻著,唉,皇后一路受了不少罪,她原本是懷孕都敢策馬飛奔的強悍婦人,之後到了京城休養一年有餘才好些。”
“在船上的時候,朕心疼皇后,誇下海口,說寫奏本給父皇,建議重新疏通京杭大運河,倘若打通了河道,從南到北,兩岸百姓都受益無窮,也方便運糧食貨物運到燕地,平抑北方居高不下的糧價。”
提到往事,甲方爸爸的深情都不一樣了,眼神溫柔得嚇人,“皇后和朕約定,將來疏通了大運河,我們就坐船南下,舒舒服服的遊玩,不用在陸地顛簸。一起白頭,看大運河兩岸無限風光。”
“我們還擊掌為誓了。”永樂帝雙手一拍,“就像這樣,掌心對掌心的發誓。現在運河已經疏通,糧食,木材晝夜不斷的運往京城建立新都城,運河兩岸重新煥發生機,靠水吃水,人民富足,可是……”
永樂帝目光一黯,“朕的皇后向來言而有信,唯有這件事她失信了,違背了和朕的誓言。”
沒想到帝王居然也有脆弱傷神的時候,阿雷說道:“這又不是仁孝皇后想失約的,這不……沒辦法嘛。”
“皇上的意思是船頭兩個準點出現的小木頭人代表皇上和仁孝皇后,藉此鐘錶寄託哀思,現實沒有實現的諾言,在這艘船鐘可以實現。”阿雷連忙轉移話題,“民女將木頭小人做的與年輕時的帝后有三分像,如何?”
阿雷說中了永樂帝的小心思。
永樂帝帶著阿雷去了一個小書房,裡頭掛著一幅仁孝皇后年輕時的小相,梳著少女的髮式,應是未嫁之前。
“朕與皇后打小就相識,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十四為朕婦,羞顏未長開。十五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