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蘭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01節,胡善圍,暮蘭舟,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子哭得聲音更大,更傷心,嗓子都要嚎啞了,最後乾脆暈倒在母親梓宮前,情真意切。
永樂帝畢竟是個父親,看著哭暈過去的兒子,他心軟了,心想漢王定是改了過去的性子,慢慢迴轉,不再總是中傷東宮了。
永樂帝決定給二兒子一個機會,當爹要一碗水端平,既然封了東宮朱瞻基為皇太孫,那麼護送仁孝皇后北上下葬的重任就要交給漢王。
漢王動身之前的前夜,永樂帝在柔儀殿用小楷抄寫《般若波羅蜜心經》:
“觀自在菩薩……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落款是“永樂十一年夫棣為亡妻仁孝皇后抄心經一卷”。
永樂帝一共抄了兩份。
明天,漢王朱高煦就要把停在這裡六年的仁孝皇后的梓宮送到北平天壽山安葬了。
永樂皇帝朱棣在殿裡抄了兩卷《心經》,然後他將懷裡一把仁孝皇后用過的梳子拿出來,細密的梳齒留住了皇后幾根頭髮,他一直帶在身邊。
永樂皇帝小心翼翼把一根根纏繞在梳齒上的頭髮繞出來,整理成一小束,然後剪斷了自己的一縷頭髮,和亡妻的頭髮編織在一起,分為兩束,分別捲進兩張《心經》中。
之後,用金線將書札捆好,像是給裡頭交織的頭髮蓋上第二層棉被,小心翼翼的呵護著。
書案上有兩個雙胞胎似的,金光燦燦,出自同一個模子,同一個工匠之手的銅鎏金釋迦牟尼佛像,永樂皇帝開啟底座,將兩份金線纏束的書札分別塞進佛像的空心裡,蓋上底座。
仁孝皇后的梓宮下葬天壽山,從此以後,只有這兩尊佛像裡藏著的一縷頭髮陪著永樂皇帝度過餘生了。
永樂帝守著亡妻的梓宮,枯坐一整晚,都不曾閤眼。
早上,漢王迎仁孝皇后梓宮出宮,太子,皇太孫皆一路哭送到城外的龍江驛渡口,目送梓宮抬到船上。
奉天殿,一夜鬢髮蒼白的永樂帝把禮部尚書叫來,吩咐道:“朕百年之後,與仁孝皇后合葬天壽山皇陵,此陵就取名為長陵。”
長陵,長相思之意也。
長相思,摧心肝!
第235章 眼鏡妹
隨著仁孝皇后在柔儀殿的梓宮移到北平天壽山安葬,遷都北平之事再次由永樂帝提出來。
貫通南北的京杭大運河疏通一大半了。
透過長達兩年多的親征韃靼,以攻為守,北方邊關的國防也加強了。
親征的時候,北平就是永樂帝的大本營,已經有工部的官員測繪土地,畫出了新都城和新皇宮的圖紙,做好了初期的選址的工作。
我老婆葬在北平天壽山,將來我也會葬在那裡。
……總而言之,肉都下到鍋裡給你燉了,你還敢不付錢,拍拍屁股走人嗎?
永樂帝如此鐵腕,群臣不同意也得同意,於是乎,在強悍的高祖皇帝時代都沒有實現的遷都的願望,在永樂帝手中實現了。
永樂帝為了表示出遷都的決心,下令後年,也就是永樂十三年會試地點在北平,各地舉子都要去北上考試。
聽到這個決定,群臣簡直無語了。
禮部尚書說道:“北平連貢院都沒有,各地舉人在何處考試?還有會試考完發榜,還有皇上親自主持的殿試,殿試之後出榜單。考場在北方,皇上在南方,難道要舉人們在考棚裡考三天,又匆匆南下,千里迢迢來京城參加殿試?”
作為一代雄主,這些困難在永樂帝眼裡都不是事兒,說道:“前元在北平留有現成的官衙,朕看前元禮部衙門的就不錯,一應房屋樓舍都是齊全的,就要工部去加急改造一番,會試肯定能如期舉行。至於之後的殿試嘛……”
永樂帝沉吟片刻,“朕明年還要去親征,順便去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