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蘭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4節,胡善圍,暮蘭舟,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輸給一隻螳螂,要他如何服氣?
紀綱暗道:皇族子弟,明裡暗裡都在較勁,榮華富貴不好好享受,大人也就罷了,五歲七歲的小屁孩不是正好玩泥巴、偷鳥窩的年紀嗎?怎麼一個個比我活得還累?
紀綱覺得,皇室的小孩子上輩子投胎的時候都忘記喝孟婆湯了,出生就是大人,他小時候多麼天真活潑啊。
漢王說道:“黔國公遠在雲南,如何教你?我為你另尋良師吧。”
朱瞻壑倔脾氣上來了,“我不要!我只要黔國公!”
朱瞻壑從小備受寵愛,想要什麼幾乎沒有被拒絕過,漢王甚是惋惜,沒有生氣,和兒子耐心解釋道,“盡說些孩子話——黔國公沐家世鎮雲南,是高祖皇帝定下來的基本國策,這是祖制。前頭那個無能的皇帝一而再、再而三的改變祖制,最後下場如何?何況,黔國公這種邊關大將,無詔不得入京,不得出雲南一步,你以為是普通大將,召之即來揮之即去?早早收心了吧。”
朱瞻壑頭一回當著外人的面被父親教訓,淚水在眼眶裡打轉,他要面子的,不想當面哭泣,氣得跳下椅子,跑了。
漢王向紀綱道歉,“孩子莽撞,不告而別,讓紀大人看笑話了。”
紀綱倒覺得漢王世子可愛起來,這才有個孩子樣嘛,忙說道:“世子天真可愛,臣一個大人,怎能與孩子計較。”
不得不說,漢王在一年時間收服朝中一大波臣子是有原因的,除了一表人才、文韜武略,還慣會做人,誰不願意被尊重、聽好話呢。
一場飯局過後,賓主皆有收穫,酒足飯飽而散。
次日,紀綱秘密向永樂帝回稟昨日漢王的飯局,“……微臣每一句話都不算是欺騙,反正都是漢王自己領會的。不過,微臣覺得,皇長孫消失這五年,肯定不止漢王一人好奇,不好一直瞞下去。”
紀綱早就不是過去的無腦花瓶了,放著永樂帝這麼粗的大腿不好好抱著,琵琶別抱,改投向漢王懷抱,簡直白日做夢。他的忠心只能給永樂帝,和漢王不過是逢場作戲罷了。
紀綱觀察著永樂帝的神色,不置可否的樣子,繼續說道:“何況,從兩歲到七歲,皇長孫相貌多有變化,萬一有人從中做文章,會傷害皇長孫,微臣覺得,不如順手推舟,預設此事,這樣對皇長孫的教育教養都有個交代,別人不敢再質疑皇長孫來歷不明。”
說的也對,黔國公沐英為皇長孫啟蒙老師,這事對皇長孫有利,也避免了風言風語。
永樂帝正是最愛這個大孫子的時候,聽紀綱說的有道理,便同意了,“傳朕的密旨,要黔國公沐英配合,把皇長孫的來歷圓下去。”
要沐英來兜底,是穩妥的法子。總不能暴露了沐春和胡善圍的關係,尤其是胡善圍,她身上牽扯著太多驚天大秘密,要不是她在背後傳遞訊息,挑撥建文母子自相殘殺,建文朝怎麼可能敗的那麼快。
這種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還是藏起來比較妥當,不得輕易出山。
紀綱領命而去,回到錦衣衛衙門,屁股還沒坐熱呢,漢王府的人匆匆跑來請他去王府看看,“紀大人,我們家世子跑了!王妃急暈過去,王爺已經帶人去追了,要小的來請紀大人幫忙尋人!”
涉及皇孫安全,已經不是私人交情了,紀綱忙命人進宮報給永樂帝,自己先帶人去漢王府瞭解情況。
此時漢王妃已經醒了,哭紅了眼睛,拿著世子朱瞻壑留下的書信給紀綱看。
五歲的孩子,字型比大人還規整,紀綱一看,用盡了畢生涵養,才勉強剋制住笑容:
朱瞻壑這個熊孩子威逼利誘奶孃的家一個成年奶兄弟和幾個小廝,帶著他跑去雲南,找黔國公“拜師學藝”去了。
“我竟不知他平日偷看這種上不得檯面的小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