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蘭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69節,胡善圍,暮蘭舟,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小基不記得父母,當然不記得外祖父。外祖父張麟,原本是河南永城縣一個小旗,低階武官,以為此生升個百戶就謝天謝地了,沒料到生了個好女兒,趕上了高祖皇帝下令“聯姻平民,選秀畎畝”的好政策,張氏參加秀女,還一路過關斬將,一步登天,成為燕王世子妃。
起初,張氏跟著丈夫都在京城為人質,但是燕王夫妻很尊重這個平民親家,想法子把親家公張麟調到北平去當官,並委以重任。
張麟因女兒得到富貴,依然謹小慎微,低調做人,踏實做事,以能力服人,燕王越發賞識這個親家,後來起兵“靖難”,張麟理所當然的入了夥,一起反了。
燕王封張麟為北平城的指揮使,主管北平防務,等於把家交給了親家公保護,可見對張家的信任。張麟不辱使命,在北平防衛戰時輔助燕王妃和女婿燕王世子朱高熾,拼死拼活贏得勝利。
北平守住了,張麟身上多處重傷,靖難打了四年,張麟一直帶病堅持上崗,把北平城守得水潑不進,雖有名醫和各種貴重藥材治療,但也拖垮了身體。
靖難之役勝利,親家燕王登基為帝,封了長媳張氏為太子妃,封了親家張麟為彭城伯,並把張麟召到京城,負責南京城的防務,封為京衛指揮使。
這是大手筆了,須知連孝慈皇后都沒有給家人弄個伯爵,建文帝也沒有給馬皇后的家人封伯爵,國丈馬全始終都是太常寺卿的身份,沒有爵位。
彭城伯張麟為感謝皇恩,越發盡心盡力,結果身體實在吃不消了,積勞成疾,猝死在任上。
永樂帝很是傷心,追封了親家公為彭城侯,並賜給諡號“恭靖”,風光大葬張麟。還要張麟的長子張昶承襲了彭城伯的爵位。
彭城侯張麟的葬禮,太子和太子妃都沒有出現,為何?
因為此時的大明皇宮,皇后、太子一家人都不在這裡,他們得到了永樂帝的正式冊封,但人都還在北平!
這也是為什麼永樂帝遲遲沒有派人去雲南接大孫子回京城的原因。除了外面朝廷大清洗,除掉不肯承認永樂帝正統帝位的大臣,空氣都有陰魂不散的血腥味,局勢不太平的緣故,還有如今偌大的大明皇宮,只住著永樂帝一人,永樂帝不敢把大孫子交給宮人照顧,他更沒空親自帶孫子。
和永樂帝一起打進京城的還有已經封為漢王的二兒子朱高煦,但漢王已經成年,不便住在宮裡,在宮外單獨開府居住。
為什麼皇后太子等遲遲不到京城?
原因也很簡單:那次殘酷的京城保衛戰中,受重傷不僅僅是剛剛去世的彭城侯張麟,徐皇后也受了傷。
為鼓舞士氣,徐皇后親自上陣殺敵,背部遭到襲擊,後來瞞著眾人,強忍著傷痛,一直撐到了永樂帝援兵到,李景隆退兵。
靖難之役時,徐皇后的病情時好時壞,此事作為重大機密,一直瞞著,不為外人所知。永樂帝成功打進京城,登基為帝,夫貴妻榮,本該苦盡甘來,但是徐皇后的弟弟徐增壽死在曙光來臨之前,被建文帝當朝一劍封喉,血濺當場,增壽不壽,弟弟為燕王府而死,徐皇后聽到這個訊息,很受打擊,舊病復發。
徐皇后的大哥魏國公徐輝祖在負隅頑抗後,見到弟弟的五個戒指而棄刀被俘,永樂帝當然不會殺了大舅子,他要大舅子寫悔過書,只要以魏國公的身份承認他的帝位,臣服於他,他就原諒大舅子,要大舅子繼續當魏國公,掌握兵權,繼續享受榮華富貴。
但是徐輝祖堅決不肯承認大妹夫的正統地位,罵永樂帝謀朝篡位,堅決不肯臣服,為了表決心,徐輝祖甚至選擇了自盡這種強烈的反抗方式!
徐輝祖當場打臉,永樂帝還能怎麼辦?他是皇帝,又是鞏固帝位的關鍵時刻,必須懲罰自戕的大舅子徐輝祖,以顯示皇帝的威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