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蘭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65節,胡善圍,暮蘭舟,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文帝,為丈夫報仇,可是這樣做會讓王寧白白替她頂罪,兒子孫子都跟著陪葬。
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
任憑懷慶大長公主驕傲一世,從不低頭,看著哭泣的兩個兒子和大孫子,也無可奈何,只能強忍住悲痛,給丈夫收屍,等待燕王攻進京城之後再圖復仇。
六月初六,燕軍到了鎮江,守將和全城百姓投降。
六月初八,燕軍到了龍潭,此地離京城只有三十公里了!
戰報頻傳,全是燕軍所到之處,百姓官員均不抵抗,全部開啟城門迎接燕王的結果。
建文帝眼睜睜看著地圖上被代表燕軍的紅色小旗所覆蓋,“怎麼會這樣呢?朕減了他們的稅收,他們為什麼發起戰鬥,保護京師?梓童,這是為什麼?”
馬皇后端來食盒勸建文帝用膳,他已經有兩頓飯都沒有吃了,每一次宮人送來食物,都被無心飲食的皇帝一腳踢翻,國家都要亡了,他吃不下。
馬皇后親自下廚做了幾樣清淡的小菜,看在妻子的面子上,建文帝勉強吃了碗蓮子羹,餓到極點,建文帝的眼神和腳步都有些發飄了,但依然沒有胃口。
馬皇后喝著清粥就著榨菜,陪著建文帝一起吃,聞言任然一副賢妻良母的樣子,“後宮不得干政,這是高祖皇帝留下來的遺訓,臣妾婦道人家,並不懂這些。”
其實馬皇后出身底層小鄉紳家族,她曉得是怎麼回事,江南人擅長做各種生意、養蠶織布、還有種茶捕魚,大部分江南人的生計不在種地上。江南的田地很多是皇莊,官田,綿延幾百畝的好田皆被大地主兼併,種地的世代都是窮困、勉強餬口的佃農,減稅只是減了富人的稅,平民百姓沒有得到多少好處。
然而馬皇后在建文帝宣佈減稅的時候並沒有發聲,一來,是建文帝固執己見,只能聽得進去方孝孺的進言,同為顧命大臣,探花郎出身的黃子澄反而被貶到外頭募兵去了,馬皇后的勸誡有什麼用?
二來是減稅政策在中秋節菊花臺慘劇之後,馬皇后因建文帝安排身懷六甲的她當重要棋子而失望——馬皇后並非不明白自己的責任和立場,如果丈夫和她有商有量,她未必不會答應配合,且提前有所準備,定會將風險減少到最低。
可是丈夫不信她,當淬毒的飛鏢來襲,生死關頭,丈夫只顧著自己躲在案几下,還是胡善圍把她強行按下去,躲過一死。
那些山盟海誓,後宮獨寵你一人、一人一世一雙人、夫妻風雨同舟等等誓言,在一剎那間破滅,生死關頭,馬皇后才看清楚了丈夫真面目,他不是個好皇帝、好兒子、好哥哥、好侄兒、也不是個好父親,好丈夫。
女人一旦收起心思,不愛了,就真是不愛了,還管你減稅是否合理?
故,馬皇后死了心,把皇后當成職業,上一天班打一次卡,公司虧盈與我何干。
建文帝對馬皇后的回答很失望,他記憶中祖母孝慈皇后不是一問三不知的,孝慈馬皇后總是能夠給高祖皇帝各種建議,為皇爺爺分憂,他的馬皇后只會下廚做飯,再美味的食物也沒有胃口,若做飯就能當皇后,他何不娶個廚娘?
建文帝索然無味的吃了飯,放下筷子,“皇后回去吧,天氣那麼熱,下廚小心中暑,要御膳房送便是,皇后莫要洗手作羹湯了,只需照顧好圭兒即可。”
朱文圭是二兒子的名字。
出於自尊,建文帝不想在妻子面前出大廈將傾的焦慮和狂躁,反正妻子是個沒主意的,除了生育,她幾乎一無是處。
中秋節痛過之後,馬皇后的心已經煉成銅牆鐵壁了,面前丈夫的疏遠輕視,馬皇后沒有覺得痛,她履行了勸食的義務,該回宮了。
馬皇后回到坤寧宮,司言海棠說道:“胡尚宮正在裡頭等著,準備陪皇后用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