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人口有了
那何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8章 人口有了,大明:開局上交雙穿門,那何,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先前幕僚和吳甡談話,他也提到讓總督湊些糧食,但被吳甡判定不行。
認為總督大人面臨的形勢很嚴峻。
糧草乃是穩定軍心之用,不可妄動。
如今舊事重提。
幕僚是帶著碰運氣的心理,或許總督會有其他門路。
他就是期待地望著趙陽。
吳甡雖說心裡斷定不行,但還是有些僥倖的念頭,萬一真有富餘呢?
他端起杯子,一邊喝著茶,一邊裝作不經意的樣子,用餘光掃視。
趙陽將一切盡收眼底。
他故作為難,皺起了眉頭,來回踱步。
“每日一兩米,施粥,流民五萬之數,需四十二石。”
兩人都沒有出聲,等趙陽得出結論。
“大人,若是兩三日,倒能湊一湊,可長此以往……”
幕僚明白趙陽的意思。
賑濟流民幾日,還是有富餘的糧食,但時間一長,恐怕總督無能為力。
他臉上隨即露出失望之色。
吳甡則相對平靜。
同時更堅定他的打算,去晉王府,請求王爺開倉放糧。
“不過,事情也不是沒有解決辦法……”
一句“不過”,讓吳甡停下了喝茶的動作,將杯子放到桌上。
認真地看著趙陽。
幕僚先是錯愕一下,隨即面露驚喜。
“趙守備,不知有何良策?”
趙陽抱拳向著兩人拱手道:“大人,先生,我熟識一位江浙行商,相交莫逆。
他願意提供糧食,就是要將偏嶺堡商業運營之權,交予給他。
此事,我已經徵得總督大人同意,可試行……”
趙陽虛構出來一位商人。
因為偏嶺堡地處重要商路節點,他就圖謀其中商業開發之權。
反正運用一套現代理念進行胡侃。
歸結一句話,商人可以運糧過來,數量不少,可供流民食用。
其實這種模式跟明代“開中”類似。
明代朝廷鼓勵商人,運輸糧草到邊鎮,以此換取鹽鐵運銷權。
吳甡和幕僚都能理解。
只是趙陽的理念讓兩人耳目一新。
幕僚佩服道:“趙守備,如此商業之策,我等決計是想不出,守備真乃鬼才。”
趙陽謙虛道:“先生謬讚了,此乃朋友之策,可不是我想的……”
吳甡摸著鬍鬚,露出欣賞之色。
有了解決的辦法,他心情輕鬆不少,因為流民有救了。
而幕僚和趙陽相互客套一會。
隨後問道:“趙守備,不知可否現在就運些糧食,過來賑濟流民?”
趙陽說道:“先生,食君之祿,忠君之事,賑濟流民,我等責無旁貸。”
幕僚一聽更加高興。
而後趙陽立即補充一句。
“大人,先生,偶爾一兩回無妨,可回回運糧過來,成本怕是要倍增。”
吳甡點頭稱是。
“你所言甚是,本官可調集民夫、騾車,負責運糧。”
這跟趙陽的計劃相悖。
他提議道:“大人,我那行商友人,其商隊從紫荊關入大同,再前往偏嶺堡。
都是固定的貿易路線,適合其調配物資。
再則開發偏嶺堡,需要人手,倘若讓流民前去,將是一舉多得。
流民可得吃食,偏嶺堡可得人手,而大人,再無缺糧憂慮。
往後,如果還有流民,仍可按此行事。”
吳甡陷入沉思。
幕僚確認一下:“趙守備,你是說讓流民前去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